新华网天津11月24日电(张建新 马超)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宁针对“水系锌离子”电池设计出全新正极材料及电解液,首次将阳离子缺陷型锌锰氧化物用于正极,同时首次使用高浓度大阴离子电解液三氟甲烷磺酸锌,使得锌离子电池的效能、安全性、稳定性等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进。
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发表在材料与化学类龙头期刊《美国化学会志》,该成果现已申请专利。
“为什么电动汽车、手机爆炸事件时有发生?因为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特性而具有一定安全风险隐患。”张宁介绍,锂离子电池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,然而由于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穿梭脱嵌,易在负极表明产生针状金属锂即“锂枝晶”,从而刺穿隔膜造成内短路,加上易燃有机电解液的使用大幅度的降低了锂电池的安全性。
此外,锂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(主要集中在南美),使锂离子电池价格不断攀升,这些不利于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。“由于锌资源丰富廉价,同时水系电解液不存在易燃易爆隐患,其特点适合大规模储能体系,如智能电网。所以,我们将研究目标锁定为水系锌离子电池。”
在正极材料方面,张宁及其团队通过不断探索优化实验条件,利用低温溶液法成功合成了阳离子缺陷型ZnMn2O4用作正极。该材料尺寸约为15 nm,有着非常丰富的阳离子缺陷。这种独特的结构,有利于提升Zn离子在尖晶石结构中的脱嵌动力学,可逆容量达到150mAh/g,实现了Zn的有效储存,极大的提升了锌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,循环500次后,容量保持率高达94%。而现有碱性体系锌锰电池稳定性很差,循环寿命普遍低于50次,且容量衰减很快。这一材料,是首次应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。
传统的硫酸锌电解液存在锌离子沉积/析出动力学缓慢、库伦效率低等问题,表现为在同一电池体系中,充放电容量低、难以快充等。在实验中,张宁带领团队对比了硫酸锌(ZnSO4)、硝酸锌(Zn(NO3)2)、氯化锌(ZnCl2)和三氟甲烷磺酸锌(Zn(CF3SO3)2)四种电解液,研究之后发现,三氟甲烷磺酸锌作为大阴离子结构的电解液,具备良好的锌离子沉积、析出动力学,100%库伦效率即能轻松实现快充且能量“零浪费”。此外,张宁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电解液浓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。发现,高浓的电解液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Zn离子的溶剂化效应,降低了水分解等副反应,能大大的提升电池体系的稳定性。这一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,也是首次提出。
“我们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,拉曼光谱,同步辐射,固体核磁等技术,阐述了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机理,加深了对这一体系的理解。”张宁说,这些先进表征技术能更清楚地解释科学问题。
锌离子电池的使用不但可以大大提升电池性能、安全稳定性,还能够更好的降低成本。据了解,当前市场上金属锌价格为约2美元每千克,而金属锂价格约为300美元每千克;从年产量上看,金属锌年产约500万吨,而金属锂年产只有约4万吨;二者地壳丰度分别为80ppm和17ppm左右。锌资源廉价易得,更适于在生产实践中大规模使用。(完)
新闻热线:法务部邮箱: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:
传统的硫酸锌电解液存在锌离子沉积/析出动力学缓慢、库伦效率低等问题,表现为在同一电池体系中,充放电容量低、难以快充等。“我们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,拉曼光谱,同步辐射,固体核磁等技术,阐述了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机理,加深了对这一体系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