氢能行业作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巨大的市场潜力。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政策的持续支持,氢能产业规模化、商业化进程将提速。未来,氢能将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了重要地位,为全球经济和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
氢能作为一种清洁、高效、可持续发展的二次能源,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清洁能源之一。其燃烧产物只有水,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及温室气体减排具备极其重大意义。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提出净零排放目标的背景下,氢能的能源属性逐渐凸显,应用领域逐步拓展至电力、交通、建筑等场景。
氢能产业链包含上游的氢气制备、中游的氢气储存运输和下游的氢气应用等环节。
氢气制备:包括化石燃料制氢、工业副产物制氢、水分解制氢和生物质制氢四种方式。其中,化石燃料制氢是当前的主流方式,技术成熟、成本低,但碳排放高。水分解制氢(尤其是电解水制氢)是绿氢的大多数来自,碳排放低,但成本较高。
氢气储存运输:分为氢气储存和氢气加注。高压气态氢运输是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,一般会用长管拖车或管道进行运输。氢气加注一般在加氢站完成。
氢气应用:主要使用在在工业、建筑、交通、储能发电等领域。其中,交通领域(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)是目前氢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。
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《2024-2029年氢能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报告》分析
近年来,氢能产业发展迅速,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。我国氢能产业起步相对较晚,但发展迅速,已成为地方和企业竞相追逐的未来产业。随着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氢能产业政策,氢能“制储输用”产业链已初步形成,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。
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氢气总产量约9813万吨,中国氢气产量3533万吨,同比增长7.06%,占全球总产量比重36%,较2021年提升0.9个百分点。在应用端,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目前中国氢能最主要的应用领域。2023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600和5800辆,同比分别增长55.3%和72.0%,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
预计到2025年,我国氢能行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;到2050年,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,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,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%,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。
2023年8月,国家标准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《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3版)》,明确了近三年国内氢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,为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连接和协同发展提供支撑。
国内绿氢项目不断增加,已建成绿氢项目分别应用在石油炼化、化工、交通、储能、冶金等领域,呈现多元化格局。
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,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1-11月,我国共投资制氢项目73个,为2021年全年的3倍;氢气产能达161万吨/年,较2021年翻倍。其中电解水制氢项目的数量占比接近60%。
目前,我国氢能产业形成了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三大重点产业集群,中部及西部川渝地区也初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。这些地区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实力,在氢气制取、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突破。
东华能源:专注于生产聚丙烯新材料和氢能,利用丙烷脱氢、乙烷裂解来产生氢气,是国内最大的PDH生产商,副产氢规模约9万吨/年。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,公司利用PDH副产氢优势,持续推进氢能综合利用。
北京亿华通: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,搭载公司产品的燃料电池汽车已在北京、张家口、上海、成都、郑州及唐山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。
国家层面:国家发改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包括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资力度、提高氢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、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。
地方层面: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出台了相应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,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展望2025年,氢能行业将迎来显著的发展与变革,以下是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详细分析:
中央与地方政策协同:中央层面将继续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,通过政府工作报告、能源法等相关政策文件,明确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。
地方层面,各地政府将出台更加具体、细化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,包括规划具体目标、打造应用场景、给予资金扶持、松绑管理条例等,以推动氢能项目的落地和实施。
政策松绑与标准化建设: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,相关政策管理条例将逐步松绑,如绿氢生产不需危化品许可、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制加氢站等,为氢能的生产和使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。同时,氢能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也将加速推进,包括氢能制备、储存、运输和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制定和实施,以提高氢能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。
技术进步与规模效应:随着氢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,氢能产业链的成本将持续下降。特别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增加,将显著降低绿氢的生产成本。同时,氢能储存和运输技术的改进也将降低相关成本,提高氢能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。
设备价格下行:制氢设备、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设备的价格将持续下降。以电解槽为例,预计2025年国内电解槽招标量将显著增加,带动相关设备价格的进一步降低。此外,随着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和规模化生产,相关设备的生产成本也将逐步降低,从而推动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。
绿氢项目需求爆发:根据国家规划,2025年绿氢项目将迎来招标潮,带动制氢设备需求高增。预计绿氢项目的产能将实现快速增长,以满足工业、交通等领域对绿氢的需求同时,绿氢的商业模式也将逐步成熟,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放量: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,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。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一定规模,成为氢能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。此外,随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,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加氢便利性将得到显著提升,进一步推动其市场放量。
产业集群化发展:氢能产业将逐步形成以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。这些地区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实力,在氢气制取、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研发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。同时,中部及西部川渝地区也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,推动氢能产业的全面发展。
企业竞争加剧: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涌入这一领域。这些企业将在技术创新、产品质量、成本控制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,推动氢能产业的整体进步。同时,一些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,成为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。
绿氢一体化项目:绿氢一体化项目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。这些项目将实现氢气制取、储存、运输和应用的全程闭环管理,提高氢能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。同时,绿氢一体化项目还将推动氢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,如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等,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燃料电池车辆运营:“绿电绿氢+燃料电池车辆运营”的商业模式将逐步成熟。这种商业模式将实现绿色电力的供应、绿氢的生产和燃料电池车辆的运营相结合,形成完整的氢能产业链闭环。同时,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放量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完善,这种商业模式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。
综上所述,2025年氢能行业将迎来政策环境持续优化、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、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加速等多重发展机遇。这些机遇将推动氢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为全球经济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
欲获悉更多关于行业重点数据及未来五年投资趋势预测,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《2024-2029年氢能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分析报告》。
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(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,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)